最新动态

“无相” 之相:傅继英观音画作中的东方空灵与存在主义关怀

傅继英观世音菩萨画像

文/梨花 画作/傅继英

  傅继英老师的观音画作,打破了传统宗教绘画的具象桎梏,以水墨的氤氲晕染勾勒出 “无相” 之境。这种 “无相” 并非虚无空洞,而是对佛教 “诸相非相” 思想的视觉转译,同时暗合西方存在主义的哲学内核,在东方空灵与西方哲思的碰撞中,构建起跨越时空的人文关怀。​

  佛教 “无相” 思想主张超越有形表象,直指事物本质。傅继英老师笔下的观音,不再是眉眼清晰、衣袂繁复的经典造像,而是以淡墨轻染出的轮廓,眉眼在虚实之间流转,衣纹随水墨晕散延展。这种弱化具象的表达,恰是 “无相” 的真谛 —— 剥离外在形相的束缚,让观者超越视觉局限,触摸到慈悲与安宁的本质。画面中大面积的留白,既是水墨艺术的空灵之美,更是 “无相” 思想的延伸,留予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,正如《金刚经》所言 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,在无定形的观照中获得精神的自由。​

  有趣的是,这种 “无相” 表达与西方存在主义形成了奇妙的哲学对话。存在主义强调 “存在先于本质”,主张个体通过自我选择构建生命意义。傅继英老师的观音画作,剥离了固定的神格形相,实则消解了绝对的权威符号,将观者推向自我审视的中心。画面中模糊的轮廓不再是供人膜拜的偶像,而是一面映照内心的镜子,观者在空灵的意境中直面自我存在,在对慈悲、向善等价值的体悟中,完成个体精神的觉醒与意义的建构。这种对个体存在的关注,与存在主义 “向死而生” 的生命觉悟异曲同工,都是在消解外在既定框架后,引导人追寻内在的真实。​

  傅继英老师以笔墨为桥梁,让东方 “无相” 的空灵与西方存在主义的关怀相遇。她的画作不仅是视觉的审美体验,更是精神的修行之旅 —— 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,既延续了东方哲学对本质的追问,又接纳了西方思想对个体的尊重。这种跨越文化的艺术表达,证明了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共通的,而 “无相” 之相,正是连接不同文明、触碰生命本质的永恒之境。​

上一篇:茶室居家客厅书法傅继英书法“禅茶一味”清茶静心,品悟自在人生 下一篇:返回列表
社会活动

傅继英艺术馆官方网站

电话:15576650632

邮箱:longhai@fujiying.com.cn

地址: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

Copyright ©2016-2024 Powered By 傅继英艺术世界

工信部备案:湘ICP备2024060301号-1 

傅继英艺术馆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