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透明的慈悲:论傅继英画中观音的 “眼神” 为何能穿透纸背

傅继英观世音菩萨画像

文/梨花 画作/傅继英

  傅继英老师笔下的观音,从不以繁复衣饰夺人眼球,却总能让观者在目光交汇的瞬间心神震颤。这股穿透纸背的力量,恰恰源于画家对 “眼神” 这一灵魂窗口的极致刻画 —— 那不是简单的线条勾勒,而是将慈悲化为可视的 “透明性”,让精神力量突破物质载体的桎梏。​

  观音的眼神,最妙在 “空” 与 “实” 的平衡。傅继英老师摒弃了传统神像的威严刻板,以极细的笔触勾勒眼形,眼睑线条柔和如流水,却在瞳仁处暗藏玄机。她不刻意渲染墨色浓度,反而用淡墨晕染出朦胧的光影,让瞳仁似含秋水,既不聚焦于某一点,却又仿佛能笼罩世间万物。这种 “不执一物” 的刻画,恰合观音 “普度众生” 的慈悲本质,使眼神摆脱了具象的束缚,呈现出通透无碍的质感。​

  更难得的是眼神中 “静” 与 “动” 的交融。傅继英老师笔下的观音眼波流转却不躁动,睫毛的轻颤、眼角的微垂,都带着润物无声的温柔。她善用留白,在眼周留出恰到好处的空白,既突出了眼神的主体地位,又让观者的思绪得以延伸。这空白不是虚无,而是慈悲的延伸,如同透明的光,穿透画面,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。观者在这眼神中看不到丝毫功利与偏执,唯有纯粹的悲悯与接纳,这种精神的 “透明性”,让画像超越了宗教符号的意义,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慰藉。​

  傅继英老师的高明之处,在于她将 “慈悲” 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视的眼神语言。她不追求形似的逼真,而是通过线条的虚实、墨色的浓淡,捕捉慈悲的本质 —— 那是一种无需言语的理解,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情。正是这种对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,让她画中观音的眼神拥有了穿透纸背的力量,成为照亮人心的精神之光。

上一篇:客厅书房字画傅继英书法“龙马精神”:刚健奋发创辉煌致远 下一篇:返回列表
社会活动

傅继英艺术馆官方网站

电话:15576650632

邮箱:longhai@fujiying.com.cn

地址: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

Copyright ©2016-2024 Powered By 傅继英艺术世界

工信部备案:湘ICP备2024060301号-1 

傅继英艺术馆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