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菩萨造像的每一天:傅继英画室里的晨昏与心光
文/梨花 画作/傅继英
晨光刚漫过画室的木窗,傅继英老师的身影已嵌在画案前。案上的菩萨造像初稿覆着一层薄光,她执炭笔的手悬在宣纸上方,指尖轻颤,似在与无形的慈悲对话。松烟墨的清香混着晨露的微凉漫开,笔锋落下时,线条如流水般舒展,勾勒出菩萨低垂的眼睫,那弧度里藏着半生修行的温润。
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,在画纸上投下菱形的光斑。傅继英老师正细细晕染衣袂的褶皱,羊毫笔蘸取的石青在宣纸上渐次化开,像远山凝黛,又似江波叠翠。她时而俯身凑近画面,时而退后半步凝神端详,额角渗出的细汗被袖口轻拭,留下淡淡的墨痕。案头的素瓷瓶里,一枝腊梅静静绽放,花瓣上的晨露未干,与画中菩萨胸前的璎珞相映,恍若佛光流转。
暮色四合时,画室亮起一盏暖黄的台灯,光线温柔地包裹着画布。傅继英老师握着画笔的手放缓了节奏,笔尖在眉眼处细细描摹,每一笔都带着敬畏。她想起幼年时在古寺见到的佛像,那穿越千年的慈悲目光,如今正通过她的笔触重获新生。窗外的风声渐轻,案上的墨汁凝结成薄冰,唯有她的呼吸与笔锋划过宣纸的沙沙声,在寂静中交织成禅意的乐章。
深夜的画室仍有微光。傅继英老师静坐案前,凝视着造像眉眼间的柔光,心中一片澄明。为菩萨造像的每一天,都是与自己的对话,是将俗世的浮躁滤去,让心光与佛光相融。晨光与暮色交替,炭笔与颜料更迭,而那份对艺术的虔诚、对慈悲的向往,始终在画室内流转,化作笔下菩萨眼中永恒的温润与明亮。
| 上一篇:书房办公室字画傅继英书法“乾川正气”:刚柔并济彰天地之正气 | 下一篇:返回列表 |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