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水墨丹青绘慈悲——中国观音题材傅继英国画经典鉴赏

傅继英工笔人物画观音像

文/梨花 画作/傅继英

  在中国绘画的千年长河中,观音题材始终占据着独特地位。自敦煌壁画中慈悲垂目的菩萨,到宋元文人笔下超凡脱俗的圣像,观音形象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慈悲、智慧与救赎的精神向往。当代书画家傅继英老师以工笔重彩重塑观音法相,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,开创出独具时代精神的观音绘画范式。

  傅继英老师,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临沂大学特聘教授,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,师从黄胄、周思聪等艺术大师。她以人物画见长,兼攻花鸟、山水,独创“傅体书法”,将笔墨韵律与禅意哲思融为一体。作为宋庆龄形象特型演员,她将历史人物的厚重感融入艺术创作,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。其作品《佛》在2018年凤凰网慈善晚宴上以30万元高价拍出,《高瞻远瞩》《咏梅》等代表作被北京大学、中南海等机构永久收藏。

  傅继英老师的观音题材创作突破了传统程式,在《三十三观音》系列中,她以0.1毫米的游丝描勾勒千臂,每只手掌的纹路都清晰可辨,背景用金粉晕染出佛光,使观者仿佛置身敦煌洞窟。她将观音衣袂处理得薄如蝉翼,衣纹转折处用淡墨皴擦出丝绸质感,莲座下的波涛则以青绿山水笔法渲染,形成动静相宜的视觉张力。

  傅继英老师深谙“留白”之道,作品常以观音为主体,祥云、莲花、岩石等元素环绕,形成“空”与“实”的哲学对话。在《三十三观音之持经观音》中,画面上方以小楷书写《心经》,文字与形象互为表里,构成“画中有书,书中有禅”的独特意境。三角形构图法则的运用,使观音姿态与岩石形成稳定结构,传递出“安住当下”的禅意。而动态细节的捕捉,如衣带随风翻飞、指尖轻触经卷,则打破传统观音像的静态模式,暗合“闻声救苦”的慈悲精神。

  从敦煌壁画到当代水墨,观音题材始终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镜像。傅继英老师以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细腻,在0.3毫米的狼毫笔尖注入慈悲温度,让千年观音法相焕发新的生机。当观者驻足于她的《琉璃观音》前,不仅能看见金粉勾勒的庄严宝相,更能触摸到艺术家以毕生修为传递的温暖力量——这或许就是中国水墨最动人的慈悲。

上一篇:办公室书房字画傅继英书法“百战百胜”:战无不胜,志铸非凡人生 下一篇:返回列表
社会活动

傅继英艺术馆官方网站

电话:15576650632

邮箱:longhai@fujiying.com.cn

地址: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

Copyright ©2016-2024 Powered By 傅继英艺术世界

工信部备案:湘ICP备2024060301号-1 

傅继英艺术馆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