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客厅茶室字画傅继英书法“景星庆云”:秉期许之志,共赴时代盛景

客厅茶室字画傅继英书法“景星庆云”:秉期许之志,共赴时代盛景

文/梨花 画作/傅继英

  “景星庆云”明代方孝孺《御书赞》“惟天不言,以象示人,锡羡垂光,景星庆云”。不仅承载着古人对天人感应的哲学思考,更在当代艺术家傅继英老师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其书法作品《景星庆云》以独特的艺术语言,将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熔铸于尺幅之间,成为解读中华文明精神密码的重要载体。

  “景星”与“庆云”的意象组合,构建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祥瑞符号系统。景星作为传说中的德星,其出现被视为君主修德、天下大治的象征。庆云则以五彩祥云之姿,暗合《周易》“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”的宇宙生成论。这种天人感应的哲学思维,在汉代董仲舒的阐释中达到顶峰,形成“天人合一”的完整理论体系。

  傅继英老师在创作中深谙此道,其书法线条既保留了传统碑帖的骨力,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识。在《景星庆云》的创作中,她以行草笔法表现云气的流动感,用篆籀笔意勾勒星芒的璀璨,使静态文字产生动态的视觉张力。这种艺术处理手法,恰与《淮南子》中“景星见,祥风至”的记载形成跨时空对话,让观者直观感受到祥瑞之象的蓬勃生机。

  作为傅体书法的创始人,傅继英老师的创作始终贯穿着“古为今用”的创新理念。在《景星庆云》的创作过程中,她突破传统书法章法布局,将“景”字的日部与“京”部作疏密对比,“庆”字的广字头与“大”部形成空间张力,使整幅作品在形式上更具现代构成意识。这种创新并非无根之木,其行草笔法中仍可见王铎的涨墨技法与黄庭坚的荡桨笔势,体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造性转化。

  傅继英老师在创作手记中写道:“祥瑞不是对现实的粉饰,而是对未来的期许。”这一艺术理念在《景星庆云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作品中的“景星”以八点钟方向的斜势布局,象征着破晓时分的希望之光。“庆云”则采用由浓至淡的渐变墨色,隐喻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语境。这种充满张力的艺术表达,使传统祥瑞意象摆脱了吉祥话的肤浅解读,升华为激励当代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图腾。

  从汉代太学碑刻到当代艺术展馆,《景星庆云》的意象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傅继英老师的书法创作,既是对这一文化传统的致敬,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艺术转译。当我们的目光掠过那璀璨的星芒与飘逸的云纹,看到的不仅是千年文脉的延续,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这种艺术实践,恰如景星之光,既照亮历史的长河,也指引着未来前行的方向。

上一篇:慈悲妙相:傅继英工笔观音国画艺术精品赏析 下一篇:返回列表
社会活动

傅继英艺术馆官方网站

电话:15576650632

邮箱:longhai@fujiying.com.cn

地址: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

Copyright ©2016-2024 Powered By 傅继英艺术世界

工信部备案:湘ICP备2024060301号-1 

傅继英艺术馆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