办公室书房字画傅继英书法“志在千里”:骏马昂首,破界向光驰

文/泾漪 画作/傅继英
“志在千里”四字,既非简单的豪言壮语,亦非空洞的励志符号。它是一把开启生命维度的钥匙,是东方哲学中“天行健”精神的具象化表达。当傅继英老师以遒劲的笔锋将这四字挥洒于宣纸之上时,不仅赋予了传统书法新的生命力,更将中国文人对理想主义的永恒追求凝练成可触摸的艺术形态。
“千里”从来不是地理概念,而是精神疆域的隐喻。在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,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”的意象,早已将空间距离转化为精神突破的象征。傅继英老师笔下的“志在千里”,既延续了这种古典哲学思维,又注入了现代性的生命体验——它不再囿于功名利禄的追逐,而是指向对生命本质的探索:突破物理空间的桎梏,挣脱思维定式的牢笼,在精神旷野中实现自我超越。
这种超越性在书法艺术中具象化为笔势的延展性。傅继英老师的行草作品常以“势”取胜,其“志”字最后一竖如苍松立崖,既稳住气韵又向上延伸;“千”字的撇捺似飞鸟展翅,形成视觉上的张力;“里”字内部结构疏朗有致,暗含“虚室生白”的哲学意境。整幅作品通过笔画的穿插避让、墨色的浓淡干湿,构建出动态的平衡,恰如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从容游走。
傅继英老师的书法创作始终贯穿着“以形写神”的美学追求。在技法上,傅继英老师起笔如骏马腾跃,蓄势待发。行笔似长河奔涌,一泻千里。收笔若高山坠石,余韵不绝。这种独特的笔法体系,使其作品既具北碑的雄浑刚健,又含南帖的飘逸灵动。在《志在千里》中,“志”字的“士”部用笔厚重如磐石,“心”部则以游丝牵连,形成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,恰似理想主义者外柔内刚的性格特质。
在算法推送制造信息茧房、短视频消解深度思考的当下,《志在千里》的当代价值愈发凸显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理想主义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。不是好高骛远的空想,而是将宏大叙事拆解为可执行的日常实践。正如傅继英老师在创作手记中所写: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但若没有仰望星空的勇气,便永远走不出眼前的方寸之地。”
当观者驻足于这幅作品前,不仅能感受到笔墨的韵律之美,更能触摸到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。这种共振,让每个在现实中踟蹰的灵魂,都能在墨色氤氲中看见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。这或许就是艺术最本质的力量——它让短暂的生命,得以在精神维度上获得永恒。
上一篇:书房企业字画傅继英书法“鹰击长空”:搏风雨苍穹 志赴梦云霄 | 下一篇: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