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画收藏:他人忽悠是“明枪”,自我忽悠乃“暗箭”更致命

文/梨花 画作/傅继英
在书画收藏的领域中,仿佛踏入了一片变幻莫测的江湖之地。这里既有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,也潜藏着无数的陷阱与诱惑。身处这场充满变数与挑战的收藏之旅,他人的欺骗如同公然的攻击,而自我欺骗则如同暗藏的冷箭,相比之下,后者往往更为危险,更具毁灭性。
在艺术品市场中,他人的欺骗行为虽然难以完全防范,但这些伎俩毕竟还暴露在阳光下。那些别有用心之卖家或所谓的“专家”,往往会运用各种手段夸大书画的价值,捏造虚构的背景故事,企图诱骗收藏者上钩。他们或许会宣称某幅作品的作者是某位已故艺术大师的“得意门生”,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还具备巨大的升值空间;或者编造该画作曾在某重要展览中荣获大奖,成为众多收藏家争相追逐的珍品。这些欺诈手段虽然巧妙,但只要收藏者保持必要的警觉,广泛查阅相关资料,并咨询专业人士,便有机会揭穿其真相。一旦收藏者不幸遭遇他人欺骗,他们还可以依法采取法律手段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尽力挽回部分损失。
然而自我忽悠实则犹如潜藏于阴影之中的“暗箭”,在人们毫无察觉之中,悄无声息地造成伤害。众多收藏家在鉴赏一幅书画作品时,常常受制于主观情感的左右。他们或许会因对某位艺术家的盲目推崇,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品质。例如一位收藏家若对某位当代画家的风格情有独钟,在目睹该画家的作品时,便容易不自觉地将其视为珍品,即便作品存在明显的瑕疵或艺术水平欠佳。此时,收藏家往往会寻找各种理由来自我安慰,说服自己这幅画值得珍藏。这种自我忽悠的现象,使收藏家丧失了客观判断的能力,陷入了自我陶醉的迷雾之中。
确实部分收藏家在投资冲动驱使下,常会自我暗示某些书画作品将来必会大幅增值。他们往往仅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,却忽视了书画艺术本身的深远价值及市场的不可预测性。一旦市场出现波动,这些过分自信的收藏家便可能因盲目跟风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。
自我忽悠不仅会给收藏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,更严重的是,它还可能对他们的收藏热情与信心造成沉重打击。当收藏者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存在重大偏差时,他们可能会深陷于自我怀疑和沮丧的泥沼中,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失对书画收藏的浓厚兴趣。
在书画收藏的道路上,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警惕他人忽悠的“明枪”,更要防范自我忽悠的“暗箭”。只有以客观、理性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幅书画作品,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收藏知识,才能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风险的领域中,找到真正有价值的珍品,实现自己的收藏梦想。
上一篇:傅继英敬绘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泷见观音:事事顺利,福寿安宁 | 下一篇:返回列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