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书画收藏之途,以智为杖,缺智盲行,沦为市场“浮萍”

文/桦拾 画作/傅继英
在当前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,书画收藏市场逐渐升温,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。然而,这个表面上充满无限机遇的市场,实际上却暗潮涌动,危机四伏。由于缺乏理性判断和必要的专业知识,不少人在书画收藏的道路上遭遇挫折,不幸成为市场中的牺牲品,被无情地“收割”。因此,涉足书画收藏领域,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,更需要深思熟虑的智慧,否则极易陷入盲目跟风的陷阱,导致血本无归的悲惨境地。
盲目跟风,陷入炒作陷阱
书画市场犹如一座庞大的舞台,各式炒作手段轮番上演。部分不良商家与投机者,为谋取暴利,刻意打造某些书画家的形象,通过虚假宣传、制造头绪等手段,人为抬高作品价格。例如,他们可能编造书画家的传奇故事、夸大其艺术成就,甚至与知名人士串通,制造“名家推荐”的假象。众多缺乏鉴别力的收藏者,在接触到这些炒作信息后,往往盲目跟风,误以为捡到了宝物。
曾有一位普通收藏爱好者,听闻某位年轻书画家的作品备受炒作,价格飙升,便不假思索地投入巨资购买。他未对这位书画家的艺术风格、创作水平及市场定位进行深入了解,仅凭他人推荐和市场炒作便草率决策。然而,随着炒作热潮的退去,这位书画家的作品价格一泻千里,他所持有的藏品瞬间贬值,损失惨重。这一案例生动地揭示了盲目跟风的恶果: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,只能任由市场炒作的浪潮摆布,成为他人眼中的“冤大头”。
知识匮乏,难辨真伪优劣
书画收藏领域是一门深奥的学科,它要求收藏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历史、文化和艺术知识储备。然而,当前许多收藏者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积累严重不足,导致他们在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与优劣时往往力不从心。他们或许仅能着眼于作品的表象,如色彩搭配、构图技巧等,却往往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、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创作的历史背景。
在艺术品市场上,赝品与仿冒品层出不穷,不法分子利用收藏者知识的匮乏,以次充好,以此牟取非法利益。例如,他们可能模仿古代大家的笔触、签名,制作出足以乱真的赝品。若收藏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,便极易受骗上当。曾有一位收藏者,以高价购得一幅声称是古代名家真迹的书画,但经专家鉴定,却发现不过是一幅精心制作的赝品。他不仅经济损失惨重,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。因此,在书画收藏的世界里,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,就如同盲人摸象,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真实价值。
心态浮躁,追求短期利益
在书画收藏领域,心态的端正至关重要。部分收藏者心态急躁,急于求成,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回报,却忽略了收藏本身所蕴含的长期价值和深远意义。他们期望购入的作品能迅速增值,以便转手获利。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他们在收藏过程中缺乏耐心与定力,易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。
在市场行情看好之际,他们往往会盲目跟风,大量购入作品;而市场一旦出现调整,他们又惊慌失措,急于抛售。这种短视行为常常导致他们在收藏过程中错失良机,甚至遭受损失。真正的书画收藏应当源于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,是一种长期的文化投资。收藏者应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市场的波动,关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,而非仅仅着眼于价格的变化。
如何理性收藏书画
要避免在书画收藏市场中被视为“韭菜”,收藏者必须运用智慧进行收藏。收藏者需致力于学习,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艺术鉴赏能力。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、参加专业培训课程、向业界专家虚心求教等多种途径,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。收藏者应保持冷静的头脑,避免盲目跟风,不为市场的炒作所左右。在购买作品前,应深入探究书画家的创作背景、作品的市场走势及其艺术价值,做出理性的判断。收藏者应树立正确的收藏观念,将收藏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享受的过程,而非仅仅作为一种短期投机行为。
书画收藏,这片融合了魅力与挑战的领域,对收藏者提出了独特的要求。唯有那些兼具理性思维、深厚专业知识和稳健心态的收藏者,方能在此市场中游刃有余,真正领略收藏的乐趣与价值。相反,那些缺乏思考、盲目跟风的个体,终将沦为市场中被无情收割的“韭菜”。让我们以智慧之光和理性之剑,开启书画收藏的大门,在艺术的浩瀚海洋中,探寻那些真正的宝藏。
上一篇:书画收藏谜团:书画市场基础盘“沦陷”,收藏市场何以独善其身? | 下一篇:返回列表 |